2018年10月14日,受农业农村部委托,山东省农业厅专家组对山东农业大学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技术创新型)开展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分现场考察和专题汇报两个阶段。专家组实地考察了示范基地科研成果现场应用情况,考察了示范基地所依托的科研平台,查阅了基地建设的相关文档和资料。听取了基地负责人关于基地运行情况的专题汇报,并与我校参与基地建设的相关学科领域专家进行了座谈。
(一)现场考察
专家组现场考察了南校种植实验区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先后考察了信息化示范基地在设施农业信息化、果树信息化及大田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应用情况。专家还现场考察了示范基地所依托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智慧村镇重点实验室以及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


(1)专家组考察高性能计算平台




(2)专家组考察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


(3)专家组考察智慧村镇重点实验室


(4)专家组查阅基地建设文档资料
(二)示范基地建设专题汇报
专题汇报会由信息学院院长李西灿主持,基地建设中心主任柳平增进行了基地建设情况汇报,科技处处长王中华代表学校做表态发言。


(5)专家组听取汇报现场


(6)基地中心主任柳平增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我校自2015年12月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技术创新型)以来,专门组建了以校长牵头的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院士领衔的学术委员会,组建了主任总协调、副主任各司其职的高效组织管理机构。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大数据先发优势和多学科融合优势,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技术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农业水利以及智慧村镇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重点开展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智能控制和数据服务四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工作。创新工作既有理论创新研究,更研发了系列实用价值高的信息化产品。研究理论成果包括基于树和有向连通图的柔性溯源模型、基于大数据的灌溉施肥决策模型、肥水一体化控制模型等多个数据模型等;并集成组装了农业物联网专用测控设备、设施蔬菜高效植保机械等农业信息化智能产品和装备,典型成果包括系列“神农物联”物联网设备、自主行走式智能温室弥雾机、奶牛专用计步器、新一代挤奶控制器和牛奶计量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以及大数据应用平台等。
为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推广和转化,示范基地建设采取了分类建设、核心示范和辐射推广的建设思路。先期建设了物联网应用基地、大数据应用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基地、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以及智慧水利应用基地等五类基地,并对核心示范基地进行了授牌,以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促进产业信息化高效发展。截止目前,技术成果累计推广面积 100余万亩,辐射牧场300余家,建设校外成果转化示范基地60余处,受益农户10000余人,取得了良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评估,专家组对我校示范基地在技术创新、集成组装、成果转化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同时对基地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我校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力度,提高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全方位的农业信息化理论和技术支撑。